树立师德师风根本 推动新工科专业建设
——自动化学院组织教育思想大讨论调研
文/ 王俊彦 图/ 臧珂 王明月 访问量:2279 发布时间:2018-05-28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精神和学校教育思想大讨论的工作要求,2018年5月16日至19日,自动化学院教学副院长王晓琳带领专业负责人、教学副主任等一行十余人走访了山东大学、孔子文化教育基地和曲阜师范大学就师德师风建设以及“新工科”建设怎样促进专业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等进行调研,旨在以师德师风建设促进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提升,进一步激发教师们在新时期更好地发挥课堂教学与实验实践的教学作用,将新工科建设理念融入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与完善中,形成专业培养新模式,让教师在理论授课中、在实验实践中强化学生牢固基础专业知识、学以致用、实践创新的意识,不断提升新时期我院培养人才的综合能力。

考察团首先来到了曲阜师范大学,工学院党委书记李大立教授主持了座谈交流会,大家就新教师培养、教风学风建设互相请教学习,让老师们领略了曲阜师范大学的文化底蕴,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师德培养模式、课堂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以及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培养方式都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曲阜这个孔子文化圣地,“三孔”文化的历史积淀和孔子思想的深远影响深深地打动了老师们。行走在孔庙之中,老师们亲身感受了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教育思想的博大精深,《论语》中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亦不复也”,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思想仍有很好的现实意义。教师应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适时给予指导,以帮助学生开启思路。作为中华和世界文明的宝贵遗产,孔子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值得我们认真品味,常学常新。孔子的理想是要实现充满仁爱的大同世界,指导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怀大爱心,爱教育事业、爱学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教育理念和方法,提醒我们要经常思考作为一名教师应注意的方方面面,做到为人师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达到教学相长,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这是老师们的心声,同时非常高兴地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虔诚的参观者和中小学生集体学习的热情,提醒我们不忘初心,传承和发扬优秀的教育传统。

调研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时,学院副院长朱文兴教授重点为大家介绍了“理工融合自动化科学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和“本科实验教学及实践创新体系建设与管理机制思考与探索”的背景、工作思路和具体做法。尤其是理工融合自动化科学拔尖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主要创新举措及方法,从教学理念、课程体系、师资、实践管理等全方位实施改革创新,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重视研究国家战略需求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做好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完善,以人才培养为目标带动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让老师们深深地感受到了目前国内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迫切性和文化建设、内涵建设的重要性,教育思想大讨论贵在交流、讨论并有所收获和总结,在思想的碰撞中产生新的灵感、新的思路、新的创意,提出适应时代和未来的培养人才新理念,在学校政策的支持下,将落实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就会在教育改革的征程上获得令师生、学校、社会都满意的结果。

教育思想大讨论山东之行,由学院副院长王晓琳带队,学院督导组专家、专业负责人、教学副主任、教学办主任以及辅导员,一路上研讨交流热烈,大家一致的感受,就是我们要抓住机遇,在国务院制定的《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的指引下,跟上时代步伐,不断更新调整课程设置,拓宽专业研究方向,加快人工智能在电气、自动化、测试与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创新应用,利用智能技术支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教学方法的改革,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大学生,为社会输送更多的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较好的适用性人才。国家强大,人才是关键,人才培养,高校教师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