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交流

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宫淑丽赴美国新奥尔良大学访学总结
文/mhgc    访问量:1236   发布时间:2017-09-20


作者:民航工程系 宫淑丽

本人于2016年6月28日-2017年6月29日在美国新奥尔良大学(University of New Orleans)电气工程系的信息与系统实验室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访问学习,合作教授是李晓榕(Xiaorong Li)教授。

李晓榕教授于1992年获得美国康涅狄格大学电子工程专业博士学位,现任新奥尔良大学电气工程系的教授,并于2010年获得美国新奥尔良大学“校长级大学研究教授”荣誉职称。2003年当选为国际信息融合学会主席以及IEEE Fellow,2009年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受聘担任西安交通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于1996-2003年起任IEEE Transactions on Aerospace and Electronics Systems责任编委;2001年起任国际信息与系统通讯责任编委,多次担任学术大会总主席,1999年被确认为信息融合领域十位国际著名专家之一。

2017宫淑丽1.jpg

图1 新奥尔良大学

现将在美国的学习工作进行一个总结:

1)第一学期(2016年下半年)主要是学习《Probability, random signals, and statistics》课程。以前在国内只学习过概率论,对于随机信号与统计的知识相对不熟悉,在学习此门课程时遇到很多的困难:一方面是语言关; 另一方面该课程比较难,课后要完成的作业分为两种形式:1次/周的问题(problems)和1次/3周的项目(project),题目都比较难。有时一个题目要几天才能完成,所以一个学期差不多都是在学习和写作业,并且参加了期末考试。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在理论知识方面有很大的收获,对概率论、随机信号、随机过程及统计等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对第二个学期的课题研究有很大的帮助。

2)参加每周五下午从2:00 pm—(6:00pm-7:30pm)的学术报告,主要是团队的教师、访问学者或博士介绍近阶段的工作进展,有时也会邀请一些校外的专家进行讲座。在这期间,本人共做过两次报告,刚去的时候汇报研究方向及研究成果,本人做了“机场场面监视关键技术研究”,第二学期做了“基于RCJDE的机场场面雷达监视目标的联合跟踪与分类”的报告。

3)第二学期进行了关于机场场面监视技术的课题研究。在研究了李老师及其团队提出的基于贝叶斯风险的联合估计与决策方法后,针对机场场面监视雷达的特点及监视目标的运动特性,提出了基于联合决策与分类的机场场面监视目标的联合跟踪与分类研究,并做了四个小时的汇报,与李老师及其团队人员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并完成论文一篇;对交互式多模方法(IMM)与变结构交互式多模算法(VS-IMM)进行了研究,将其应用于基于D-GPS的机场场面车辆监视中,并完成论文一篇;申请专利一项。

在这期间,与李老师课题组的博士和其他访学人员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交流,并认识了许多在数据融合和信息处理领域的著名专家,拓展了国际视野。

2017宫淑丽2.png

图2 宫淑丽老师在宣讲中

总之,经过一年与李晓榕教授的合作,本人在学术的理论水平与研究水平方面都有较大的提高。希望能继续与李晓榕教授保持联系,进一步得到他的指导与帮助,争取在机场场面监视、目标跟踪、信息融合等方面进行更深入与全面的研究,取得更好的研究成果。




版权所有@2016-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民航/飞行学院-民航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