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通知公告

民航工程系两位访学回国教师作学术报告
文/mhgc    访问量:1548   发布时间:2016-12-30


民航工程系两位访学回国教师作学术报告


2016年12月24日下午2点到5点,我系教师蔡景副教授、吴东苏副教授在1号楼1907会议室作了学术报告。


一、《基于视情维修条件下的复杂系统维修规划和决策优化问题》——蔡景副教授

蔡景副教授是国家公派高级研究学者及访问学者,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访学,访学期间与Viliam Makis教授合作研究基于视情维修条件下的复杂系统维修规划和决策优化问题,此次报告介绍了访学期间的部分研究成果。报告中主要介绍了Viliam Makis教授团队在隐马尔科夫模型方面的最新研究,以及将该研究成果如何应用于视情维修中的问题。


附合作教授简介:

Viliam Makis,多伦多大学机械与工业工程学院教授,所领导的研究团队,主要从事质量控制、可靠性和维修方面的研究,在国际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力。在维修任务优化算法、动态规划和质量控制方面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发表在了国际知名的运筹学数学,应用概率学报,应用概率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其中最优结果的多元质量过程控制在全世界具有独创性并在国际上得到认同。目前国内外本领域的很多研究者都引用他们团队的文章。Viliam Makis教授多年来一直在多家国际期刊担任编委,同时,他也是一个国际工程资产管理学会会员,工业工程师学会高级会员,美国质量协会的成员等。


蔡景简介:

蔡景,1976 年12 月出生,工学博士,副教授/硕士导师,2007年6月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民航学院系,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专业,研究方向为四性与适航管理。已出版著作1部(第一作者)和2 部(第二作者),获民航总局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三),获国防科学技术三等奖(排名第五),发表SCI与EI论文共计20余篇。


二、《基于非侵入式脑机接口的动力外骨骼系统》——吴东苏副教授

吴东苏副教授是国家公派高级研究学者及访问学者,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在美国休斯顿大学访学,访学期间与Jose Luis Contreras-Vidal教授合作研究基于非侵入式脑机接口的动力外骨骼系统,此次报告介绍了访学期间的部分研究成果。报告中介绍了脑机接口和外骨骼系统的关键技术、访学实验室的相关项目,并探讨了该技术在航空航天民航领域的应用前景。

会后,吴东苏副教授还与参会教师、学生就此次报告内容、国外实验室建设、未来研究方向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附合作教授简介:

Jose Luis Contreras-Vidal教授是美国休斯顿大学电子工程系和生物医学工程系教授,是世界上第一个利用非侵入式脑电阵列传感器将脑电信号解码为连续肢体运动信息的研究人员,对此美国《Scientific American》、《The Economist》杂志和德国《明镜》周刊等都有相关报道,目前主要从事脑机接口、康复外骨骼机器人、人脑逆向工程等方面的研究。现任《IEEE Transactions in Human-Machine Systems》、《Neural Networks》、《Frontiers in Neuroprosthetics》等国际著名杂志的执行编辑。


吴东苏简介:

吴东苏,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神经人因学、外骨骼机器人、飞行模拟与飞行安全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多项。


版权所有@2016-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民航/飞行学院-民航工程系